2014-08-20
问题描述: 穴位埋线治疗抑郁症
医生回答(2)
黄秋霞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穴位埋線法是將羊腸線埋入穴位皮下或肌肉深層,利用它對穴位的持續刺激作用而治病的方法。穴位埋藏療法之一。本法于20世紀60年代始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是一種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臨床應用很多,主要用于一部分慢性病癥,如哮喘、胃痛、消化性潰瘍、慢性胃腸炎、慢性支氣管炎、腹瀉、遺尿、面神經麻痹、腰腿痛、痿證、癲癇、脊髓灰質炎后遺癥、神經官能癥等。埋線多選用肌肉比較豐厚的穴位,以背腰部和腹部穴最常用,每次埋1~3穴。穴位局部用0.5%鹽酸普魯卡因作浸潤麻醉,用刀尖切開皮膚0.5~1公分,將血管鉗探到穴位深處,經淺筋膜達肌層敏感點按摩數次,然后用0.5~1cm長的羊腸線4~5根埋于肌層內,切口處用絲線縫合,蓋上消毒紗布,5~7天后拆線。
陈冠忠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穴位埋線法的器材,主要包括消毒用品、洞巾、注射器、鑷子、埋線針(亦可用經改制的12號腰椎穿刺針,將針芯前端磨平)、持針器、0~1號鉻制羊腸線、0.5%~1%鹽酸普魯卡因、手術剪刀、敷料等。
埋線針,是特制的堅韌不銹的金屬鉤針,長約12~15cm,針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如用切開法,需備尖頭手術刀片、手術刀柄、三角縫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