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下陷

2014-08-07 140人阅读

问题描述: 气虚下陷

医生回答(3)

病情分析:

气虚下陷是中医上的一种证型,指的是人体内的中气不足,导致升举无力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自汗、便溏等症状。引起气虚下陷的原因主要有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等。

1、脾气虚

脾气虚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原因所致。由于脾气虚,患者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2、脾阳虚

脾阳虚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感受寒邪、久病体虚等原因所致。由于脾阳虚,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大便稀溏、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附子理中丸、肉蔻四神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3、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多是由于饮食不节、劳逸失度、久病体虚等原因所致。由于中气下陷,患者会出现内脏下垂、久泻脱肛、小便不利、久痢不止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也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炸鸡、冰淇淋等,以免加重病情。

2019-01-07 举报

病情分析:气虚下陷可采取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归脾汤等中药方剂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组成,以上药物通过煎煮后服用。此方具有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功效,适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症状。方中黄芪、党参、炙甘草合用可健脾胃、补中气;白术、茯苓健运脾气;当归养血生津;陈皮理气和中;升麻、柴胡协同作用,一升一降,使气血调畅。
2.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由羌活、独活、防风、人参、炙甘草、白芍药、茯苓、泽泻、川芎、白芷、生姜、大枣组成,患者需遵医嘱服用上述中药。本方具有祛湿邪、升清阳、调营卫的作用,主治湿浊中阻、脾胃虚弱之证。其中羌活、独活能祛风湿、止痛;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芍药、川芎养血和营;泽泻利水渗湿;干姜温中祛寒;大枣调和诸药。
3.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加生姜、大枣为引,共同煎煮后服用。本品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宁心安神;炙甘草调和诸药。
4.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由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缩砂仁、桔梗、莲子、扁豆、陈皮组成,上药共研细末,过筛混匀,每次9克,每日3次。本品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因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减退、大便稀溏、肢体乏力等症状。方中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薏苡仁健脾化湿;砂仁、陈皮行气和胃;桔梗宣通肺气;扁豆消暑化湿。
5.归脾汤
归脾汤由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生姜、大枣组成,上药用水煎服。本方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头晕目眩、食少倦怠、面色萎黄以及妇女月经量多色淡质稀等症。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为君药;臣以当归养血和营;佐以茯苓、远志、酸枣仁养心安神;使以木香理气醒脾。
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应咨询专业医生,不可盲目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后果。此外,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促进疾病的恢复。

2024-01-12 举报

病情分析:您好,中气下陷,属气陷证的一种,多由气虚发展而来,是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下陷,降多升少,对脏腑维系升举之力减弱,内脏器官位置相对下移,脾气虚陷,可导致清浊升降失调,清阳不升,浊气不降,故可并见少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之症,可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症。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来调理,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平常可以用莲子,薏仁,山药熬粥服用。

2018-07-19 举报
展开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