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8 905人阅读
问题描述: 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什么病
医生回答(3)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神经内科
病情分析:
分离性感觉障碍一般见于正常压力脑积水、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
1、正常压力脑积水
正常压力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脑积水类型,主要是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或蛛网膜下腔扩张。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等利尿剂进行治疗。
2、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
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是指由于脑动脉硬化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丁螺环酮、坦度螺酮等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
3、脑血栓
脑血栓是指脑动脉壁发生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闭塞,使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
4、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常见于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也可能会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病变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分离性感觉障碍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宋雅儿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分离性感觉障碍可能见于周围神经病变、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炎、多发性肌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由于分离性感觉障碍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这些因素可能包括感染、中毒、外伤等。病变累及周围神经时,会导致感觉异常。周围神经分布广泛,在身体各处都有分布,当其受到损伤时,会引起分离性感觉障碍。
2.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指大脑或脊髓受损,可由多种原因如脑卒中、外伤等引起。损伤可能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从而影响感觉信息的处理。这种症状通常涉及较高位的中枢神经系统区域,如大脑皮层。
3.脊髓炎
脊髓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脊髓炎症,炎症会直接侵犯脊髓组织,导致神经纤维受损,进而引发分离性感觉障碍。脊髓炎患者的症状主要集中在背部、颈部、四肢等部位。
4.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以肌肉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病,病因尚未明确,但遗传、环境等因素可能会诱发此病。患者体内存在针对肌肉细胞表面抗原的抗体,这些抗体会攻击正常的肌肉组织,导致肌肉炎症和损伤。多发性肌炎的症状主要包括近端肢体无力、疼痛、压痛等。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害,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导致神经细胞内糖基化终产物的积累,使神经细胞膜蛋白发生改变,影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常出现在下肢,表现为刺痛、麻木感。
针对分离性感觉障碍,可以进行神经系统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扫描以及血液生化检查来评估是否存在神经损伤或代谢异常。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神经营养药维生素B族、抗癫痫药苯妥英钠等。患者应避免吸烟,控制好血糖水平,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佟靓 主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全科
病情分析:恍惚状态表现为明显的意识范围缩小,当事人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其注意和意识活动局限于当前环境的一、两方面,只对环境中个别刺激产生反应,典型的恍惚状态见于催眠,巫术或迷信活动中施术者与鬼、神进行交往之际,以及某些气功,如鹤翔桩之类,诱导的入迷状态。,属一种与特定文化或迷信相关行为;虽呈意识分离现象,不应诊断为分离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