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07 589人阅读
问题描述: 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原因
医生回答(2)
姚学华 副主任医师
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科
病情分析:
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于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大出血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高原缺氧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生理性增高的情况。此时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通常血小板计数可逐渐恢复正常。
2、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因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出现红细胞内铁缺乏而引起的贫血。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还可伴有皮肤苍白、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二维亚铁颗粒、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可能与基因突变、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殖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还可伴有出血、血栓形成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双嘧达莫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影响血液及骨髓的恶性肿瘤,可能与电离辐射、频繁接触染发剂等因素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计数升高,还可伴有乏力、低热、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
5、急性大出血
急性大出血可能会导致血小板反应性增高,从而出现血小板计数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裴韵寒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血小板计数增高可能是巨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这会导致血小板滞留和聚集,进而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临床上常使用苯丁酸氮芥、环磷酰胺等烷化剂进行化疗。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造血干细胞克隆增殖所致的一种以红细胞明显升高为特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此时骨髓腔压力增大,引起造血组织中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继而使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增加。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放血以及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
3.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JAK2基因突变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紊乱,导致巨核细胞过度增生,从而引起血小板计数增高。通常采用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羟基脲片进行治疗。
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体内存在无效造血的现象,此时巨核细胞也会出现增生,导致血小板计数偏高。可遵医嘱使用甲泼尼龙注射液、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
5.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是影响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增殖的血液系统肿瘤,由于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刺激巨核细胞产生更多的血小板,因此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偏高的现象。常用格列卫、达沙替尼等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安排进行骨髓穿刺术以评估骨髓增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