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6
问题描述: 为何孩子更易得狂犬病
医生回答(2)
霍思瑜 主治医师
病情分析:为何孩子更易得狂犬病可能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免疫系统发育不全、直接接触狂犬病动物、间接接触狂犬病动物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儿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1.狂犬病病毒感染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进入人体时,会导致神经系统和大脑受到攻击。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手段,如暴露后联合疫苗接种法。
2.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
儿童的皮肤黏膜较为娇嫩,容易受到外伤导致破损,使狂犬病病毒能够通过伤口侵入体内。对于皮肤损伤的患儿,可使用碘伏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3.免疫系统发育不全
由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无法有效抵御狂犬病病毒的入侵。针对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等被动免疫制剂加强保护。
4.直接接触狂犬病动物
如果小孩直接接触到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此时动物口腔内的病毒可通过唾液传播给小孩,造成感染。一旦发现有狂犬病症状的动物,应立即向当地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5.间接接触狂犬病动物
若小孩间接接触到了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物品,比如未经处理的狗粮盘子,则可能会因为间接接触而被感染。对于存在狂犬病风险的物品,应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包括免疫接种和狂犬病抗体检测。同时,教育孩子不要随意接触野生动物或不明来源的宠物,以降低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黄诚英 副主任医师
北流市人民医院 儿科
病情分析:
孩子更易得狂犬病,多考虑是由于家养动物咬伤、接触了携带狂犬病的动物唾液、伤口处理不当、免疫力低下、暴露后预防措施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家养动物咬伤
由于家养动物的唾液中含有大量的狂犬病病毒,如果被其咬伤后,可能会导致孩子感染狂犬病病毒。建议家养动物需要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以免诱发狂犬病。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氯硝西泮、苯妥英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2、接触了携带狂犬病的动物唾液
如果患者在接触到狂犬病动物唾液时,没有做好防护,可能会导致狂犬病病毒通过皮肤黏膜进入体内,从而诱发狂犬病。建议患者在被动物咬伤后,需要及时使用肥皂水进行冲洗,还需要使用酒精、碘伏等进行消毒。
3、伤口处理不当
如果患者在伤口处理时,没有做好伤口的清创工作,可能会导致狂犬病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体内,从而诱发狂犬病。建议患者在被动物咬伤后,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氧水、碘伏等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患者还需要遵医嘱注射狂犬病疫苗。
4、免疫力低下
如果患者长期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病毒感染,从而诱发狂犬病。建议患者加强营养,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胸腺肽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暴露后预防措施不当
如果患者在暴露后没有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可能会导致狂犬病病毒通过伤口进入体内,从而诱发狂犬病。建议患者在被动物咬伤后,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时,患者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防护措施,避免被动物咬伤,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