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9 646人阅读
问题描述: 结肠手术后发烧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2)
吴礼武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普外科
病情分析:结肠手术后发烧可能与术后感染、伤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术后吸收热、结核病等病因有关。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术后发热,严重程度和处理方式各异。建议立即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是由于手术过程中使用的医疗器械携带细菌进入体内引起的。这些细菌可能在手术部位繁殖并导致感染。术后感染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类、青霉素等药物。
2.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是由手术切口处的细菌污染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可能导致体温升高。针对伤口感染,通常采用清创引流和抗菌药物治疗,如碘伏消毒液、莫匹罗星软膏等。
3.腹腔内感染
腹腔内感染源于结肠手术时肠道内容物外泄或手术器械带入致病菌至腹腔内部,引起腹膜炎和脓毒症,进而出现发热现象。腹腔内感染需紧急处理,常采用广谱抗生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严重者需再次手术清除坏死组织。
4.术后吸收热
术后吸收热是指手术后身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导致的轻度发热,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术后吸收热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防止发展为感染。
5.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肺脏时会引起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从而产生一定的热量,表现为低热、乏力等症状。结核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痰涂片镜检和培养,确诊后可遵医嘱服用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体温,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利于身体恢复。必要时,可以到医院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以及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吴铜协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结肠手术后发烧可能是由术后感染、伤口感染、腹腔内感染、术后吸收热、结核病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是由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症反应,这些致病体通过手术切口进入体内并开始繁殖。这会导致局部红肿、疼痛和发热。预防性抗生素是防止术后感染的主要手段,如头孢类抗生素等。
2.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是指由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红肿、疼痛、渗出物增多等症状。针对伤口感染的治疗方法包括清创术、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等。
3.腹腔内感染
腹腔内感染通常源于肠道手术后的细菌移位,由于手术过程中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可能导致肠道内的细菌进入腹腔引起感染。临床表现为腹部压痛、反跳痛、发热等。腹腔内感染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通过腹腔穿刺液培养来确定致病菌种类,并采用广谱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进行抗感染治疗。
4.术后吸收热
术后吸收热是因为手术创伤引起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此时身体正在逐渐恢复,可能会出现低度的体温升高现象。术后吸收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5.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当结核分枝杆菌侵犯肠道时会引起肠道结核,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不适的症状,如果结核病灶出现在肠道外,则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是会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比如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结核病的确诊依赖于实验室检测,例如痰涂片镜检和结核菌素试验,确诊后需要接受规范化的抗结核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等。
术后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促进身体康复,同时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进展,必要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水平测定以及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