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2 456人阅读
问题描述: 引起新生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
医生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综合内科
病情分析:
核黄疸一般指核黄疸。引起新生儿核黄疸的主要原因一般有新生儿溶血、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胆汁排泄障碍等。
1、新生儿溶血
如果母亲与新生儿血型不合,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溶血,从而引起核黄疸。建议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同时,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
2、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肝炎可能是由于感染、胆道梗阻等原因导致,由于肝细胞受损,肝脏代谢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核黄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等药物进行治疗。
3、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可能是由于新生儿溶血、红细胞增多症等原因导致,由于胆红素生成过多,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从而引起核黄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药物进行治疗。
4、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
新生儿肝功能发育不成熟,导致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低下,从而引起核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以自行缓解。
5、胆汁排泄障碍
新生儿胆汁排泄障碍可能是由于胆道闭锁、胆汁淤积等原因导致,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红素在体内堆积,从而引起核黄疸。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注意新生儿的护理,避免出现着凉的情况,同时还需注意合理饮食,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胡萝卜、苹果、香蕉等,能够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