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150人阅读
问题描述: 1岁宝宝吃药就吐怎么办
医生回答(2)
卢成瑜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儿科
病情分析:1岁宝宝吃药就吐可以尝试腹部热敷、调整饮食结构、口服补液盐溶液、针灸疗法、药物止吐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腹部热敷
家长可以用热水袋对患儿的腹部进行局部热敷,也可以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此方法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不适症状,但需注意避免水温过高以免烫伤皮肤。
2.调整饮食结构
建议患儿暂时禁食一段时间,待呕吐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饮食,可从少量、清淡流质开始。减少食物对胃肠黏膜刺激,有助于减轻恶心呕吐现象。但应遵循从少到多原则,避免过量进食导致消化不良。
3.口服补液盐溶液
患儿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来补充身体因频繁呕吐而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此措施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及代谢紊乱的发生。但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4.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通常由专业医师在特定穴位进行操作,在门诊完成。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气血流通,缓解呕吐及相关不适。适用于某些原因引起的儿童呕吐。须由有资质人员执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5.药物止吐治疗
如果上述措施无效,则需要遵医嘱使用止吐药物进行治疗,如甲氧氯普胺片、维生素B6片等。上述药物能有效地抑制呕吐中枢的活动,从而起到止吐的作用。但是要注意用药剂量不能过大,否则可能会引起嗜睡、乏力等副作用。
在处理婴幼儿呕吐时,应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进一步不适的药物。同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烧不退或其他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吴俊 主治医师
全科
病情分析:1岁宝宝吃药就吐可以采取调整用药时间、调整药物剂量、补充消化酶、使用胃动力促进剂、应用止吐药物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调整用药时间
如果患儿对药物较为敏感,则可以在饭前半小时至一小时服用,此时食物可减少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因为在此时服用药物有利于减轻药物对于胃肠黏膜的刺激性,进而降低发生呕吐的概率。
2.调整药物剂量
如果患儿服药后出现呕吐的症状,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减少每次用药量。这是因为一次性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超过机体耐受范围,引起呕吐反应。
3.补充消化酶
通过口服含有多种消化酶制剂如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多酶片等来改善消化吸收功能,从而缓解呕吐症状。此方法有助于改善食欲不振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而间接地减轻呕吐现象。
4.使用胃动力促进剂
若考虑为胃动力不足所致,可遵医嘱给予促胃动力药物,例如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上述药物能够增强上腹部的蠕动而增加胃的排空速率,从而提高食管下端括约肌张力,进而缓解呕吐症状。
5.应用止吐药物
如果患儿存在严重的呕吐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师指导,在必要时给予止吐药物如甲氧氯普胺片、盐酸氯丙嗪注射液等。这类药物能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催吐化学感受区的活动,具有较强的镇吐效果,适用于严重呕吐患者。
在处理儿童呕吐的情况下,应首先排除可能存在的潜在健康问题,如感染或代谢异常。同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