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7 959人阅读
问题描述: 为什么45岁以后不能打宫颈癌疫苗?
医生回答(1)
李帆 副主任医师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肿瘤科
病情分析:之所以45岁以后不能打宫颈癌疫苗,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群可能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既往接种史、存在禁忌证、皮肤病变等风险因素,此时接种可能无法产生有效保护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1.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45岁以后女性大多已进入围绝经期,生殖系统逐渐衰退,免疫力下降,此时接种HPV疫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宫颈癌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特定型别的HPV抗体来提供保护作用。例如,二价疫苗主要针对HPV16和18型,四价疫苗则包括了6、11、16和18四种类型。
2.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的个体对新抗原的应答能力较差,接种疫苗后难以产生足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影响疫苗效果。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佐剂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如黄热病疫苗中的铝佐剂。
3.既往接种史
如果曾经接种过某种类型的宫颈癌疫苗,则体内可能存在对该疫苗成分的记忆性免疫应答,可能导致再次接种时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因此,在进行下一次疫苗接种之前,应该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接种史,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疫苗种类或剂量。
4.存在禁忌证
某些情况下,如妊娠期间或患有急性疾病等,接种宫颈癌疫苗可能会有风险,这些情况属于接种禁忌证。若无禁忌证,建议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全程接种,以获得最佳保护效果。
5.皮肤病变
皮肤病变者在接受宫颈癌疫苗注射时,由于局部皮肤屏障受损,可能导致疫苗吸收不均,影响免疫应答。对于此类人群,应在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宜的时间和部位进行接种,并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反应情况。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及宫颈癌筛查,如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以监测是否存在异常。同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宫颈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