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脾虚痰湿体质可能导致肥胖症、痰湿蕴肺证、眩晕、食滞胃脘证、月经失调等疾病。建议积极就医诊治。
1.肥胖症
脾虚则运化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为气血,而聚湿生痰。痰湿在体内积聚,阻碍气血运行,使得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容易堆积,从而导致肥胖。此类人群饮食上应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多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等。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还可以通过艾灸足三里、丰隆等穴位来健脾化痰祛湿。建议每天煮一碗山药薏米粥作为早餐或晚餐,坚持一段时间。每周进行至少三次运动,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上。艾灸可每周进行2-3次,每次每个穴位灸15-20分钟。
2.痰湿蕴肺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水湿聚而成痰,上贮于肺,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就会引起痰湿蕴肺型咳嗽,出现咳嗽痰多的症状。此类人群饮食上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甜食等生痰之品。可以用陈皮、半夏、茯苓等中药泡水喝,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也可按摩肺俞、脾俞等穴位,增强肺脾功能。可遵医嘱准备陈皮、半夏、茯苓等,用开水冲泡后当茶饮。还可以每天按摩肺俞、脾俞穴位各 5 分钟,可早晚各一次。
3.眩晕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内生,上蒙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就会引起眩晕。同时,痰湿内阻还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脑供血不足,加重眩晕症状。此类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一些具有健脾化痰、平肝熄风的中药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泻心汤等。同时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午休半小时。遇到事情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大起大落。
4.食滞胃脘证
脾虚不能正常运化食物,导致食物在胃内停滞,胃气不畅,就会出现食滞胃脘证,引起胃脘胀满的感觉。痰湿困阻脾胃,进一步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使症状加重。建议饮食有节制,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遵医嘱用山楂、神曲、麦芽等中药煮水喝,帮助消化。还可以遵医嘱艾灸中脘、神阙穴位各15分钟左右,一周进行3-4次。
5.月经失调
脾虚不能化生足够的气血,导致气血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就会出现月经推迟、月经量少等月经不调的症状。痰湿阻滞冲任二脉,影响经血的正常运行,也会导致月经不调,如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等。此类人群饮食上避免食用生冷食物,注意保暖。可遵医嘱服用一些具有健脾祛湿、调经养血的药,如参苓白术散合四物汤、八珍汤等。经期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热水袋热敷。
此外,建议定期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以便及时了解自身体质状况,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措施。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脾虚痰湿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