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智勇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普通外科结直肠外科
蛇咬伤后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功能检测、心电图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通过上述检查可以明确患者损伤程度,并判断是否出现并发症。
1.血常规:蛇毒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神经毒性、细胞毒性、血液毒性、肾脏毒性及心脏毒性等,因此在被蛇咬伤之后可能会导致机体的血液循环受到破坏,从而引起出血和贫血的情况发生。若发现白细胞计数减少,则提示存在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则提示炎症反应强烈。
2.生化全项: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的功能状态,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3.凝血功能检测:蛇毒中的某些成分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抗凝蛋白,从而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部分蛇毒还可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进一步加重溶血的程度。因此,在被蛇咬伤后应立即检测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凝血酶时间等指标,以排除或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4.心电图:由于蛇毒中的某些成分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惊厥发作等症状发生。同时,蛇毒中的肌肉松弛剂可使骨骼肌失去收缩能力,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呼吸困难和循环衰竭等问题。因此,在被蛇咬伤后应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于早期识别和处理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异常情况。
5.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CT、超声等检查方法,可用于观察骨折、脏器损伤、血肿等病变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除上述检查外,还需注意对于伤口部位进行全面细致地探查,尤其是对于疑似毒蛇咬伤者,需特别警惕神经毒、血循毒等类型所致的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