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HDL-C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脂检查中的一项指标。该数值偏低的常见原因包括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药物副作用、肝脏疾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如果不适症状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1.不健康饮食:长期食用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可能导致体内过多的脂肪沉积,进而影响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因此,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正常的血脂水平至关重要。
2.缺乏运动:缺乏体育锻炼可能会降低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从而减缓脂肪的消耗速度。此外,肌肉组织通过分解葡萄糖提供能量,在进行高强度运动时需要大量的葡萄糖供应,而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活动减少,进一步影响到葡萄糖的利用效率。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造成负面影响。
3.药物副作用:一些特定类型的药物也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情况发生,如抗抑郁药、免疫抑制剂等。在服用此类药物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病情变化,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4.肝脏疾病:患有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人群,由于肝功能受损,会影响人体内的脂质代谢,可能导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
5.心血管疾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认为是“好”胆固醇,它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坏胆固醇并促进血液循环。因此,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具体原因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对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人群,建议改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增加有氧运动、戒烟限酒等,以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