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泥灸后出现的水珠既有可能是身体排出的湿气等代谢产物,也可能有部分是因受热后皮肤表面的水汽凝结形成,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完全是排出来的或者捂出来的。
从身体排出的角度来看,泥灸通过热传导作用,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人体的气血运行更加通畅。此时,身体可能会将一些代谢废物以水汽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表现为泥灸部位出现水珠。尤其是对于一些体内湿气较重的人来说,这种现象可能更为明显。
然而,泥灸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温度,皮肤受热后会出汗,周围环境中的水汽也可能在温热的皮肤表面凝结成水珠。所以,不能单纯地认为这些水珠全部都是身体内部排出来的物质。
此外,不同人的体质、泥灸的操作方法、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水珠的产生情况。如果在较为潮湿的环境中进行泥灸,可能会有更多的水汽凝结,而在干燥的环境中,水珠可能相对较少。同时,体质较好、代谢较为正常的人可能水珠较少,而体质较弱、体内湿气较重的人可能水珠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在泥灸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或者焦虑。同时,泥灸后还要注意个人卫生,以免引起感染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