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抽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05-22 10:57:46
邹华章

邹华章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骨科

抽筋一般是指肌肉痉挛,容易肌肉痉挛可能是肌肉疲劳、电解质失衡、缺乏维生素D、血管狭窄、神经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肌肉疲劳

长时间剧烈运动、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起肌肉痉挛。此时,肌肉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产生疼痛感。为缓解肌肉疲劳,可以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训练,如瑜伽中的猫牛式,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并促进血液循环。

2.电解质失衡

当体内钠、钾等电解质水平异常时,会影响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收缩失控。低血钙也会使神经兴奋性增高,易发生肌肉痉挛。补充丢失的电解质是关键,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溶液或者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来纠正电解质失衡,同时注意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有助于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骼健康。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减少,进而影响神经和肌肉的功能,出现肌肉痉挛现象。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或者通过阳光照射皮肤合成,也可以选择服用含有维生素D的药物如维生素D滴剂、骨化三醇胶丸等。

4.血管狭窄

血管狭窄可能限制血液流动到肌肉组织,导致缺氧和代谢物积聚,诱发肌肉痉挛。此外,由于供血不足,神经信号传导也可能受到影响,进一步加剧肌肉紧张。针对血管狭窄,可采取药物治疗,如遵医嘱温水送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5.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可能导致神经传递信息的能力下降,使得肌肉对神经冲动的反应增强,从而引发肌肉痉挛。例如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受损,可能会出现下肢麻木、刺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足部溃疡、感染等情况。对于神经病变,应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如用温水来送服甲钴胺、维生素B1等神经营养药物,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应关注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是否有家族史或其他相关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