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骨性骨质破坏

2023-08-28 09:41:13

郑帅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脊柱骨科

溶骨性骨质破坏是指由于疾病引起的骨结构完全消失,被异常的结构或者物质替代的现象。

溶骨性骨质破坏一般是局部的慢性无菌性炎症、骨代谢异常、局部感染、骨肿瘤等所导致的。如果患者要进行排查,一般需要进行CT、核磁、ECT等检查以确定骨折的严重程度并找到原发病变。如果是局部损伤引起的,骨溶解面积通常相对较小,这种情况通常会自行逐渐改善。但如果是恶性肿瘤引起的,骨质破坏的面积相对较大,需要根据恶性肿瘤的具体病理类型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由感染造成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常见的骨髓炎,骨结核都是骨的特异性感染,一般要涉及病灶的清除,根据骨缺损的范围和大小,采取药物治疗或骨移植的方案进行治疗。如果是骨肿瘤造成的溶骨性骨质破坏,要在涉及的范围进行截骨或者截肢以及关节置换。

患者要注意饮食,可以适量吃一些含钙量比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鸡蛋等,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辣椒、洋葱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等方式,放松心情,缓解不良情绪。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