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哲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消化内科
长时间便秘可能是由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功能性便秘、药物性便秘、年龄相关性便秘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饮食不均衡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大便体积减少、水分吸收增加,从而引起便秘。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来改善,如食用高纤维食物燕麦片、芸豆等。
2.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会导致肠道肌肉收缩减弱,影响粪便排出。建议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等,每次半小时左右。
3.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通常由生活习惯不良引起,如饮水过少、排便姿势不当等,这些因素导致结肠传输时间延长和直肠对粪便刺激反应减弱。可在医生指导下尝试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以促进肠道蠕动。多喝水也能增加粪便中的含水量,使粪便松软,有助于改善便秘情况,建议患者的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1700毫升左右。
4.药物性便秘
某些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物等会抑制肠道蠕动,进而导致便秘。若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可能引起便秘的药物,则应考虑遵医嘱使用渗透性泻剂如甘露醇注射液、乳果糖口服溶液进行治疗。
5.年龄相关性便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肠道肌肉功能逐渐下降,肠道蠕动减缓,容易出现便秘。可以遵医嘱使用开塞露、聚乙二醇4000散进行缓解。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家属可以顺时针按摩其下腹及肚脐周围,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此外,建议定期进行直肠指检、肠镜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同时建议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在排便时看书、玩手机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