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心跳过缓可以按摩内关穴、心俞穴、通里穴、神门穴、足三里穴等穴位,但一般只能起到辅助改善的作用。
1、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患者可以取仰卧位,用手指的指腹点揉内关穴,可以起到缓解心跳过缓的作用。
2、心俞穴
患病后患者还有可能会同时出现眼前发黑、短暂性意识丧失等。可以经常按摩心俞穴,具体位置在第五胸椎棘突下,能够有效刺激经络,缓解症状。
3、通里穴
通里穴位于前臂的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按摩此部位能够起到清心安神的功效,对于心率的恢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4、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前区,患者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在掌侧手掌面与手臂交接处的神门穴,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患者以中指端轻轻按摩此穴,具有清心泄热、宁心安神的功效,可以改善心动过缓所引起的心烦、失眠、健忘等不适症状。
5、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解毒止痛的功效,按摩此处可缓解心跳过缓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穴位操作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以免自行操作不当,引起不适症状。此外,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心动过缓的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吃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