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洛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口腔科
慢性牙龈炎是口腔科较为多见的一种疾病类型,主要表现为牙龈边缘充血、牙龈体积增大、牙龈表面呈暗红色、易受激惹、牙齿松动等,好发于青少年,尤其是存在口内卫生不良情况的人群。
1.牙龈边缘充血:由于慢性牙龈炎导致的局部刺激因素持续作用,使牙菌斑和结石聚集,并引起炎症反应,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龈边缘充血的情况,在刷牙或进食时容易出血。
2.牙龈体积增大:慢性牙龈炎主要是由食物残渣、软垢等物质堆积在牙颈部而引发的继发感染所致,长时间的食物残渣、软垢附着还会形成牙结石,两者共同刺激牙龈组织后,就会造成牙龈体积增大的现象。
3.牙龈表面呈暗红色:慢性牙龈炎患者的牙龈黏膜会呈现为暗红色,这是因为牙龈黏膜毛细血管充血所造成的颜色改变。
4.易受激惹:慢性牙龈炎患者受到冷热刺激或者食物刺激时,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且比较敏感,尤其当病变部位接近牙槽骨时,若此时进行探诊,则可以诱发较深的牙周袋产生。
5.牙齿松动:慢性牙龈炎患者如果长期不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成牙周炎,甚至进一步加重而导致全口牙松动,最终可能需要拔除全部牙齿才能缓解不适的症状。
因此,对于慢性牙龈炎而言,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如定期到医院检查牙齿,采用超声波洁牙的方式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从而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另外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习惯,坚持每天早晚正确刷牙,饭后使用淡盐水漱口,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