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洛丹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口腔科
引起牙周病的原因较多,常见于遗传因素、局部刺激、食物嵌塞、咬合创伤以及内分泌失调等。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口腔科进行检查,并积极治疗。
1.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多数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则后代患牙周病的概率较大。
2.局部刺激:如菌斑、牙结石、不良修复体及咀嚼习惯不佳等因素可造成牙龈炎和牙周病,导致牙齿松动、牙龈出血、疼痛等症状。其中菌斑是牙周病始发的基础,而牙结石常为菌斑附着的良好基质,在牙龈边缘压迫龈沟液引流不畅,妨碍局部药物发挥作用,同时牙结石本身可造成局部刺激,若长期作用则会导致牙周组织破坏。
3.食物嵌塞:由于牙齿邻面龋洞内有食物残渣滞留,或者个别牙缺失,且缺隙处又不易清洁时,易形成食物嵌塞而导致牙周病的发生。
4.咬合创伤:因锐利牙尖、不良修复体与偏侧咀嚼等上下颌咬合关系错乱,如出现垂直距离降低或水平距低时,可使后牙区牙根短缩,引起根面吸收和牙周袋形成,甚至导致牙齿移位并伴有松动。
5.内分泌失调: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体内激素水平会出现变化,若患者未注意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可能会影响牙槽骨吸收与增生的情况,进而易发生牙周病。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到医院洗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