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彬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心血管内科
血压在夏天比冬天偏低一些,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体液流失过多、血管扩张等原因所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夏季时由于天气炎热,身体会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过多,从而引起血容量减少,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在适当休息后即可缓解。
2、环境因素
由于夏天的环境比较炎热,患者通常会通过吹空调或洗冷水澡的方式来降低体温,但在冷水的刺激下会导致血管收缩,使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引起血压下降的情况。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洗冷水澡,以免引起血压偏低的情况。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奥曲肽、盐酸米多君等药物进行治疗。
3、饮食因素
如果患者在夏天的时候,经常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或者是没有摄入过多的盐分,容易导致体内的水分增多,从而使血容量增加,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夏天的时候,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4、体液流失过多
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患者身体的毛细血管会出现扩张的情况,导致体内的水分随着汗液排出体外,如果患者在此时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导致机体出现脱水的情况,从而引起血压偏低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适当饮用温水进行改善。同时患者还要注意多喝水,可以为身体补充充足的水分。
5、血管扩张
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的血管会出现扩张的情况,导致血液流速加快,从而引起血压偏低的现象。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因血流过快而引起血压波动幅度大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如果不适症状持续加重,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