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艾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除湿的作用。
中医认为,湿邪是一种致病因素,当人体正气不足、脾胃虚弱时,容易被湿邪侵袭。湿邪可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主要是由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等外界环境因素所致;内湿则多由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志失调等因素引起脾胃功能失常,水湿运化不利而产生。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正祛邪等功效。通过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特定的穴位,可以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从而帮助人体排出湿气。
例如,艾灸关元穴,此穴位于下腹部,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艾灸关元可以温暖下焦,促进膀胱气化功能,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艾灸足三里穴,这个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功效。艾灸足三里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因湿气重而引起的一些症状。如湿气重的人常常感到身体沉重、困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黏腻等。通过艾灸,可以缓解这些不适症状,提高身体的舒适度和活力。
然而,艾灸除湿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对于阴虚火旺、实热证、孕妇等人群,不宜进行艾灸。同时,艾灸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对于湿气较重的人,可能需要结合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如饮食调节、运动锻炼等,以达到更好的除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