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迪生 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 心血管内科
血压低可能是运动因素、营养不良、药物因素、体位性低血压、继发性低血压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调整饮食、适当运动、遵医嘱用药等。
1、运动因素
如果患者平时缺乏运动,突然剧烈运动,可能会使心脏泵血量减少,从而引起血压降低的情况。建议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游泳、爬山等,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改善血压偏低的情况。
2、营养不良
如果患者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头晕、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
3、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可能会导致体内血压水平出现降低的情况,还会伴有心律失常、头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调整用药剂量的方式进行治疗。
4、体位性低血压
如果患者长时间保持蹲坐的姿势,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按摩头部的方式进行缓解。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
5、继发性低血压
继发性低血压是指由某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内分泌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继发性低血压的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多摄入辛辣刺激性以及油腻的食物。还要注意多加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出现不适症状时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