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睡着后出现抽搐症状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8-22 18:32:22
张碧云

张碧云 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儿科

通常情况下,小儿睡着后出现抽搐症状,可能是生理性因素、缺乏营养元素、高热惊厥、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1、生理性因素

小儿睡觉时,如果室内的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可能会导致小儿出现不适的症状,比如肢体抖动等。因此,建议家长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持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可以有效改善症状。

2、缺乏营养元素

如果小儿平时挑食或者是偏食,会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比如缺乏钙、维生素D等。从而会导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出现睡着后抽搐的症状。建议家长平时可以适量给患儿进食一些含钙、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虾皮等。必要时,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维生素D滴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3、高热惊厥

如果小儿出现了高热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异常放电,从而引起惊厥的症状。若体温超过38.5℃,家长可以遵医嘱给患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低血糖

如果小儿长时间没有进食,可能会导致小儿在睡着后出现抽搐的症状,建议家长及时让小儿进食,也可以及时吃一些糖果来缓解不适症状。

5、电解质紊乱

电解质紊乱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不当的饮食、呕吐或腹泻、服用药物不当、肾脏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症状可能包括口渴、疲倦、恶心、呕吐、肌肉抽搐或痉挛、晕眩、高热、昏迷等。建议家长及时带小儿就医,并查找原因对症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要注意做好小儿的保暖措施,避免着凉。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