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附归桂汤加减运用方法有哪些

2024-09-02 22:23:45
李爱国

李爱国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 中医内科

姜附归桂汤主要由干姜、附子、当归、肉桂组成,具有回阳暖血、温和营分的功效。其加减运用方法主要包括加人参、黄芪,加杜仲、牛膝,加白术、茯苓以及减附子用量和减干姜、肉桂。

1、加人参、黄芪:若患者阳气虚衰严重,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乏力、畏寒肢冷更甚,可加入人参、黄芪以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升阳固表。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大补元气以助阳气恢复。黄芪善补肺脾之气,升阳举陷,与姜附归桂汤合用可增强温补阳气之力。

2、加杜仲、牛膝:对于肾阳不足兼见腰膝酸软、疼痛无力者,可加杜仲、牛膝。杜仲能补肝肾、强筋骨,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牛膝可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与杜仲相伍,增强补肝肾、强腰膝之效,同时可引药下行,使姜附归桂汤的温阳之力更好地作用于下焦。

3、加白术、茯苓:患者兼有脾虚湿盛之象,如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肢体浮肿等,可加白术、茯苓以健脾利湿。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为补脾之要药。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与白术合用,增强健脾利湿之功,使脾气健运,水湿得去,有助于姜附归桂汤更好地发挥温阳作用,且可防止寒湿内生。

4、减附子用量:若患者在服用姜附归桂汤一段时间后,阳气渐复,表现为畏寒肢冷症状减轻、面色转红、精神好转等。此时可考虑减少附子的用量。附子为大热之品,虽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的功效,但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中毒反应,如口舌麻木、心悸、头晕等。

5、减干姜、肉桂: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热象,如口干、咽痛、舌红苔黄等,可能是体内阳气过盛或阴液不足。此时应减少干姜、肉桂的用量。干姜和肉桂均为辛热之品,容易助热伤阴。减少它们的用量可以防止热象进一步加重。

姜附归桂汤以及其加减应用均需要遵循医嘱,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使用,同时注意相关事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疗效。如有任何疑问,请咨询专业医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