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乙肝一般是指乙型肝炎。如果患者是急性乙型肝炎引起的阳性结果,通常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如果是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则难以完全治愈。
1.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急性乙型肝炎通常起病较急,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发黄、尿色加深等。而人体的免疫系统通常具有较强的清除病毒的能力,经过适当的治疗和休息,免疫系统能够逐步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使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标志物转阴,从而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因此建议患者不要过于担心,继续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保肝护肝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水飞蓟素进行治疗即可。
2.难以完全治愈:但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言,其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者仅出现轻度的乏力、食欲减退等不适。但随着病情的进展,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腹胀、黄疸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肝硬化等并发症。由于疾病本身具有一定的复发性,且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可以长期存在,甚至可以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中,难以被完全清除。所以即使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后,也有可能会出现无法彻底治愈的现象。此时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和适当运动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若期间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