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 皮肤病与性病科
克氏针是一种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材料,用于固定短小骨折或撕脱骨折等应力不大的骨折固定。克氏针周围的皮肤鼓起来,可能是由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伤口愈合不良、过敏反应、伤口感染、软组织损伤等原因导致。
1、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
患者在使用克氏针固定的时候,可能会影响到局部的血液循环,导致局部出现肿胀、鼓起来的症状。患者可以适当抬高患肢,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
2、伤口愈合不良
如果伤口愈合不良,可能在克氏针固定后出现局部鼓起来的情况,还可能会伴随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生肌玉红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
3、过敏反应
若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可能对克氏针中的成分过敏,从而引起局部皮肤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局部肿胀、瘙痒等症状。建议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同时,患者也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症状。
4、伤口感染
患者在使用克氏针固定后,如果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措施,可能导致伤口部位受到细菌感染,引起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使用碘伏、酒精等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患者也可听从医生建议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
5、软组织损伤
在使用克氏针的过程中,如果不慎刺伤附近的软组织,则可能导致局部出血和水肿。应及时停止操作并消毒伤口,以预防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