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荣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骨科
骨质疏松症测定骨密度正常值是在-1.0--1.5g/cm^3之间。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疾病,其特征是骨密度降低,骨质变薄、骨强度下降,容易发生骨折。其主要原因包括遗传、营养不良、药物或毒品的使用、激素水平的变化、吸烟、酗酒、日光照射、慢性疾病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驼背、骨折等。在进行骨密度测定时,正常值一般为-1.0--1.5g/cm^3之间。如果骨密度低于-1.0g/cm^3,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骨质疏松症,可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阿仑膦酸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骨密度高于-1.5g/cm^3,则表明患者可能患有骨质增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症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增加钙、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适当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同时,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如果出现骨骼疼痛、驼背等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