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生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儿内科
婴儿频繁惊醒可能与环境不适宜、睡眠较浅、饥饿、缺乏维生素D或夜惊症有关。建议家长关注婴儿的睡眠环境和饮食,必要时咨询医生并进行相应治疗。
1.环境不适宜
当室内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湿度较大时,可能导致婴儿感到不适,从而频繁醒来。这是因为婴儿的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环境变化更为敏感。家长应定期调整室温、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如24℃-26℃,以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减少夜间觉醒次数。例如,在炎热季节使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
2.睡眠较浅
由于婴儿的大脑皮层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而出现睡眠较浅的情况,导致其容易被轻微的声音或动作惊醒。家长可以尝试为婴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比如降低房间噪音、使用白噪声机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次数。例如,使用耳塞来隔绝外部声音干扰。
3.饥饿
如果婴儿处于饥饿状态,可能会因为胃部不适而频繁醒来。这是由于食物摄入不足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进而引起身体不适反应。家长需要及时喂养婴儿,特别是在夜间,以满足其营养需求并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例如,按需哺乳或定时定量喂食。
4.缺乏维生素D
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的关键物质,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良,影响骨骼健康,同时也会对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产生负面影响,使婴儿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惊醒。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日常饮食或口服维生素D制剂实现,建议咨询医生后进行。例如,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量,如鱼肝油、蛋黄等。
5.夜惊症
夜惊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睡眠障碍,通常发生在快速眼动期睡眠中,此时大脑活动较为活跃,但肌肉控制减弱,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而突然醒来。对于夜惊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家长只需提供安全的睡眠环境即可。例如,移除床上的尖锐物品,确保床铺稳固,防止意外跌落。
针对婴儿频繁惊醒的问题,家长应注意观察是否存在其他异常行为或症状,如发热、呼吸困难等。此外,建议家长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血常规、微量元素检测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营养或代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