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内科
临床上并没有明确表明哪种药物对肝、肾的伤害比较大。但若长期服用抗结核药物、抗生素、免疫抑制剂、降压药物、甾体类抗炎药物等,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1.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上述药物在进入体内后会经过肝脏进行代谢,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较多的代谢产物需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如果患者长时间使用该类药物,就会加重肝脏以及肾脏负担,甚至会影响正常的肝肾功能运行。
2.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虽然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但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对肝脏和肾脏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慢性感染或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更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
3.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片、硫唑嘌呤片等,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然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导致肝肾毒性增加,包括黄疸、肝炎、肾盂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降压药物:如氢氯噻嗪片、硝苯地平缓释片等,因为这些药物均需从肾脏排泄,故对于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而言,应用时应格外谨慎,必要时可考虑联合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等。
5.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吲哚美辛肠溶片等,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等症状。但是,长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可能导致肝肾损伤的风险增加,因为它们会干扰正常的肝肾代谢和排泄过程。
总之,许多药物都有潜在的肝肾毒性风险。在选择和使用任何药物之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严格遵守医嘱。同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