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科 主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儿科
出现儿童留置针断裂在血管上的原因较多,常见于使用不当、暴力操作、留置时间过长、穿刺不规范以及外伤等。建议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1.使用不当:如果将留置针直接插入导管中,则可能使留置针与导管连接处受损,导致留置针断裂。此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更换新的留置针和导管,并严格按照医嘱正确使用留置针。
2.暴力操作:若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液体滴速过快的情况,可能导致护士用力按压止血带,从而使留置针受到外力作用而断裂。此外,在拔除留置针时,若使用的工具过于粗暴也可能导致留置针断裂。建议在输液期间注意观察并调整滴速,同时避免用手随意按压止血带。对于需要拔除留置针的情况,应由专业人员使用合适的工具缓慢抽出导管内的留置针。
3.留置时间过长:如果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的时间超过了规定的期限,留置针可能会因为长时间受到血液的侵蚀、身体的活动等因素而出现老化、变脆,从而增加断裂的可能性。建议及时通知医生和护士,让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4.穿刺不规范:可能是由于穿刺技术不佳或者多次重复穿刺所致,从而造成血管损伤,导致留置针难以进入血管。建议重新进行穿刺,并按照正确的角度和深度推进留置针。
5.外伤:如剧烈运动、碰撞等因素可导致留置针从血管内脱出,进而表现为留置针断裂。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以免引发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留置针断裂后通常不能再用。因为留置针已经污染了皮肤,如果继续使用可能会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留置针造成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