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溶血性贫血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3-08-14 09:32:18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微血管溶血性贫血一般指的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可能是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红细胞丢失过多、药物因素、感染因素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明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红细胞内在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会导致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从而出现该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2、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

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由于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会导致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从而出现该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

3、红细胞丢失过多

如急性失血、外伤等,如果患者受到外伤,可能会导致红细胞丢失过多,从而引起微血管溶血性贫血。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外伤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扎、缝合等处理。对于急性失血的患者,则需要通过输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4、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氯霉素、磺胺类药物等,也可能会导致出现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药物,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感染因素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的情况,如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也可能会诱发上述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患者要注意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患者出现微血管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