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有点动静就吓一跳可能是由心理因素、焦虑障碍、恐惧症、神经衰弱、脑功能异常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心理因素
当个体处于焦虑、恐惧等状态时,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导致警觉性增高,轻微的声音刺激即可引起强烈的反应。针对这类患者,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法来放松心情。
2.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一种以过度担忧和恐惧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会导致对声音敏感。这可能是因为大脑杏仁核活动增强,触发了情绪反应,通常伴随着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出汗、震颤、失去控制感等症状。抗焦虑药物如舍曲林、帕罗西汀等可用于减轻焦虑感,但需遵医嘱使用。
3.恐惧症
恐惧症是由于特定情境或物体触发了个体的回避反应,使他们对这些事物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包括对声音的恐惧。这种恐惧反应可能导致脸红、气促、出汗、心悸、血压变化、恶心、无力甚至昏厥等症状。系统脱敏法可以帮助逐步减少对声音的回避反应,通过渐进暴露于害怕的声音来缓解恐惧感。
4.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指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引起的脑功能失调,此时大脑皮层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脑力迟钝、易受惊吓、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症状。可遵医嘱服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调理,比如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按医生规定的剂量服药,每日3次。
5.脑功能异常
脑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信息处理能力下降,使个体更容易被环境中的微小变化所干扰,包括听到声音时的惊恐反应。其他常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反应迟钝、言语混乱,以及肢体活动不灵活、表达不清、肢体麻木等。脑功能异常的患者对噪音和刺激较为敏感,因此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有助于患者减少不适感和焦虑情绪。
建议关注睡眠质量,保持规律作息,必要时可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评估后,给予适当的药物干预,如苯二氮卓类安眠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等,以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氟西汀、舍曲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