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心理疾病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4-09-12 15:02:15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医学科

心理疾病的成因可能涉及压力累积、遗传影响、童年创伤、环境刺激、社交孤立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压力累积

长期的压力累积可能导致身体释放应激激素,如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进而影响情绪调节功能,使人感到焦虑、抑郁等。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瑜伽,可以帮助缓解压力。例如,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冥想练习可以促进身心放松。

2.遗传影响

基因可能影响个体对某些心理疾病的易感性,因为它们编码了影响神经化学物质合成和代谢的蛋白质。这可能导致个体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药物治疗是常见的遗传因素相关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比如抑郁症,常用药物有氟西汀、舍曲林等选择性 5 -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改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症状。双相情感障碍可使用锂盐,如碳酸锂,有助于稳定情绪。精神分裂症常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等,能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但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生的处方,且建议每日在固定时间规律服药。

3.童年创伤

童年时期的虐待、忽视或创伤事件可能会导致个体形成不健康的应对策略,如回避、压抑情感等。这些策略可能导致个体在成年后难以处理情感,从而增加患心理疾病的风险。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针对童年创伤的心理治疗方法,每日持续30分钟进行练习,可以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4.环境刺激

持续暴露于负面环境刺激,如暴力、贫困或长期生活压力,可能导致个体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增加患心理疾病的风险。提供安全和支持性的环境是预防环境刺激所致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校或社区中建立支持小组,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情感支持和资源链接。

5.社交孤立

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个体感到孤独、无助,这些感受可能进一步加剧心理疾病的发展。这是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来满足基本的心理需求。参加社交活动或加入兴趣小组是改善社交孤立的有效方法。例如,每周参加一次志愿者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助于提高自尊心和幸福感。

建议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可能引发不良情绪的人、事、物,如争吵、暴力场面等。此外,定期的身体锻炼和均衡饮食也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展开全部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