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喆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乙肝一般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打干扰素后,出现表面抗原反而高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病情加重、治疗效果不佳、病毒变异、药物不良反应、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原因导致的,可根据原因遵医嘱进行药物剂量的更改或换药治疗。
1.病情加重
在治疗期间没有注意饮食健康,经常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可能会使肝脏负担加重,从而导致病情加重,从而出现打干扰素后表面抗原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治疗效果不佳
在打干扰素期间,没有遵医嘱按时用药,或者是私自停药,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漏服、少服。
3.病毒变异
如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了病毒变异的情况,也可能会导致表面抗原升高。此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恩替卡韦片、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4.药物不良反应
部分患者在注射干扰素后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还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受药物副反应的影响,导致表面抗原的指标升高。此时患者应及时停药,并到医院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当患者本身患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在打干扰素后可能会诱发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激活,从而出现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甲氨蝶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摄入营养物质,避免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要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观察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病情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