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伟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普外科
伤口愈合有黄色结晶可能是结痂、脂肪液化、脓性分泌物残留、局部感染、异物反应等因素导致。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1.结痂:如果患者的伤口已经完全愈合,由于新生的毛细血管未发育完善,可能会出现淡红色肉芽组织增生的情况,并且伴有少量渗出现象,从而形成黄色结晶。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
2.脂肪液化:通常是由于患者在手术后活动量较少,导致肠蠕动减慢以及腹腔内压力降低所引起的现象。若液体积聚于伤口内部,则可逐渐发生局限性的坏死、变性和继发细菌感染等现象,所以会出现上述情况。需要对伤口部位使用碘伏溶液进行消毒,并定期更换敷料促进愈合。
3.脓性分泌物残留:当患者受到外伤时,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甚至还会引发出血的症状,使残留物质无法排出,堆积在伤口处,因此会造成上述症状。可以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冲洗改善。
4.局部感染:患者在恢复期间不注意自身卫生,或者经常用手抓挠患处,容易导致细菌侵入体内,诱发炎症反应。炎性细胞浸润并释放炎症介质,导致伤口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疼痛,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代谢废物,如蛋白质分解产物,表现为黄色结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5.异物反应:若患者伤口中有灰尘或其他异物进入,可能导致异物存留在伤口中,进而影响伤口愈合,还可能刺激局部组织,导致组织液渗出,呈现为黄色晶体。需要及时就医清除异物,并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预防感染。
除此之外,若是存在纤维蛋白沉积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此症状。在此期间患者应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沾水,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