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2024-09-12 15:01:53

邹燕敦 主任医师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 内科

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包括自身免疫、遗传、病毒感染、胰岛素缺乏和环境因素。由于两者病因不同,治疗方法和管理策略也有所区别。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指导。

1.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对自身的组织、器官产生异常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由于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调节血糖水平,从而引发高血糖。建议患者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天主食中粗粮可占三分之一左右,多吃蔬菜,如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

2.遗传

遗传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一种特征,可能导致某些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如果家族中有多个成员患有糖尿病,则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查,如每年进行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3.病毒感染

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可能诱发胰岛炎,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这会导致血糖升高,出现糖尿病的症状。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可用于治疗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糖尿病,通常整粒用温水送服,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并遵循医嘱使用。

4.胰岛素缺乏

胰岛素缺乏可能是由于胰腺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使得胰岛素分泌不足。此时,身体无法有效地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是治疗胰岛素缺乏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例如使用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

5.环境因素

长期暴露于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食物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胰岛β细胞负担过重,加速其衰竭,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发糖尿病。建议减少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的摄入。每天瘦肉不超过100克,鱼类100-150克。

建议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降低糖尿病风险。

展开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