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肝腹水可以通过按摩行间穴、太冲穴、阳陵泉穴、大敦穴、内关穴等穴位进行缓解,但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的凹陷中,具有疏肝理气、清利湿热等功效。所以,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行间穴来缓解肝腹水。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具有平肝息风、清热利湿等功效。所以,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太冲穴来缓解肝腹水。
3、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部,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患者可以遵医嘱通过按摩阳陵泉穴来缓解肝腹水引起的下肢肿胀、腹痛等不适症状。
4、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足趾,在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属于肝经的井穴,具有疏肝理气、清利湿热等功效,也可以用于缓解肝腹水引起的黄疸、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5、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具有宁心安神、和胃降逆等功效,也可以用于缓解肝腹水引起的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治疗肝腹水,如果患者出现肝腹水的情况,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避免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