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踝骨折4周还容易移位吗

2023-08-30 10:44:13
郑帅

郑帅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脊柱骨科

外踝骨折4周一般不容易移位,但如果患者恢复不良,则可能容易移位。

外踝骨折一般是由于外力撞击、扭伤等因素,导致外踝部位的骨头出现骨折的情况。由于外踝属于踝关节的附属骨,且周围的肌肉组织比较少,因此一般不容易出现移位的情况。但如果患者在4周内活动,或者是患处受到二次伤害,则可能会导致患处出现移位的情况。因此建议患者在外踝骨折后,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导致骨折移位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石膏固定、夹板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乳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另外,如果患者出现移位的情况,则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

另外,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上尽量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不适症状。若期间出现明显不适,还需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相关推荐
外踝骨折20天可以走路吗
左外踝骨折20天一般不建议走路,因为此时骨折部位通常尚未愈合稳固,过早走路可能影响骨折的恢复。如果出现骨折,建议前往医院就诊,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在骨折后的20天内,骨痂的形成尚不完全,骨折断端还不够稳定。此时若尝试走路,患肢承受的重量可能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影响愈合的进程,甚至可能导致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骨折的严重程度会影响恢复时间和能否走路,如果是轻度的骨裂,恢复相对较快,但20天也不足以达到可以走路的程度。而对于较为严重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或伴有明显移位的骨折,20天更是远远不够。以粉碎性骨折为例,愈合所需时间更长,过早走路可能加重损伤。个体的身体状况和年龄因素也需要考虑,年轻人的新陈代谢旺盛,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20天走路仍存在风险。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愈合较慢,20天内走路很可能对骨折部位造成二次伤害。如果采取了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20天内拆除石膏走路很可能影响恢复。而手术治疗后,虽然内固定可以提供一定的稳定性,但也需要足够的时间让骨折愈合,比如经过手术置入钢板固定的患者,在20天左右骨折处还未达到能承受行走的强度。在骨折后的恢复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X光等检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医生会根据骨折的愈合进度、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等综合判断是否可以开始走路。即使20天后感觉良好,也应遵循医生的专业意见,切勿擅自行动。

王诗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外踝骨折多久愈合
左外踝骨折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愈合,但具体愈合时间因人而异,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左外踝骨折后,经过及时恰当的治疗,如复位固定等,通常在伤后2周左右,血肿逐渐机化,纤维连接开始形成;4-8周进入原始骨痂形成期,此时骨折端有骨痂生长,骨折相对稳定;之后进入骨痂改造塑形期,通过成骨和破骨活动,使骨的形态和结构逐渐恢复正常。不同个体的年龄、健康状况、骨折严重程度、治疗方法以及康复锻炼情况等都会对愈合时间产生影响。例如,年轻人通常比老年人愈合得快;身体状况良好者较有基础疾病者愈合顺利;骨折移位不明显者比严重粉碎性骨折者愈合快;合理的康复锻炼能促进骨折愈合,而不恰当的活动则可能导致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以了解骨折愈合的进展情况。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早负重行走,以免影响骨折愈合。在饮食上,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摄入,也有助于骨折的愈合。如果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不消退、局部畸形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左外踝骨折的愈合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以促进骨折的早日愈合。

于峥嵘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三甲

上滑加载更多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