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潮双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感染科
乙肝抗体一般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抗体吃饭后一般能查,通常不会影响检查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而产生的抗体,可以与乙型肝炎病毒相结合,从而清除乙型肝炎病毒,防止该病毒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检查主要是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进行检查,吃饭后一般不会影响检查结果,所以患者可以在吃饭后进行检查。
如果患者检查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情况,可能是既往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已经恢复,也可能是正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如果患者检查出现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情况,且患者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完善肝功能、肝脏彩超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肝功能损伤的情况。如果患者存在肝功能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同时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此外,建议患者还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