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普通外科(肝胆病区)
中医治疗胆结石确实有一定效果。这种效果体现在中医独特的治疗原理、相较于其他疗法的优势,以及在结石治疗中的作用上。但中医治疗也存在一定局限,并非适用于所有胆结石患者。
中医认为胆结石的形成与肝郁气滞、湿热蕴结、胆汁瘀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多采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例如,常用的中药方剂如大柴胡汤,柴胡、黄芩可疏肝利胆,大黄、枳实能通腑泄热,白芍、半夏等调和诸药,共同作用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胆汁瘀滞,从而缓解胆结石引发的疼痛、胀满等不适症状。同时,一些中药还能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减少胆固醇等物质在胆道的沉积,从根源上抑制结石的进一步形成。
中医治疗胆结石的优势在于整体调理,副作用相对较小。其能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胆结石复发的几率。而且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结石较小的患者,中医保守治疗可避免手术创伤。然而,中医治疗也存在局限性。对于较大的结石,尤其是直径超过1厘米,或已经引发严重胆囊炎、胆管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单纯中医治疗难以快速解除梗阻,此时还是需要手术治疗来迅速解决问题,如胆囊切除术。
患者在采用中医治疗前,应先进行全面检查,如B超、CT等,明确结石大小、位置及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