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有关,患病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白血病血小板太低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
1、皮下出血
如果患者血小板太低,会导致凝血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皮下出血,皮肤会出现瘀点、瘀斑等。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2、牙龈出血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低,会引起牙龈出血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注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等药物进行治疗。
3、鼻腔出血
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太低,严重时也可能会导致鼻腔出血情况的出现,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射用硫酸长春新碱、注射用盐酸柔红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4、消化道出血
血小板太低,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会出现障碍,从而引起消化道出血,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醋酸兰瑞肽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内镜下止血进行改善。
5、脑出血
如果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太低,也会引起脑出血,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片、注射用凝血酶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血症状严重,还可通过手术治疗,如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避免磕碰,以免引起出血。同时要注意保持营养的均衡,避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利于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