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神经内科
脑内兴奋功能紊乱可能是生理因素、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不足、脑出血等原因引起的,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1、生理因素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情绪激动、紧张的状态,可能会导致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容易出现心慌心悸、失眠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过于担心,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适当休息之后能够有所缓解。
2、神经衰弱
长时间压力过重可能会诱发神经衰弱,患者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浑身乏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平时也需要学会调整自身的情绪。
3、植物神经紊乱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压力较大的状态,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出现脑内兴奋功能紊乱。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维生素B12片、谷维素片等药物,同时也需要学会调整自身的情绪,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
4、脑供血不足
脑动脉循环障碍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睡眠障碍等症状,会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使用长春西汀片、尼莫地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5、脑出血
脑出血可能跟脑血管受到损伤有关,容易出现脑组织出血的情况,通常会伴随头晕头痛、浑身乏力等症状,并伴随脑内兴奋功能紊乱的症状。患者应配合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药物,能够起到降颅压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一次性运动过量,不利于身体健康,还容易引发过度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