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免疫缺陷病可能是先天性病因、遗传、自身免疫病、感染、治疗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原因治疗。
1、先天性病因
患者可能会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在母体内受到病毒、寄生虫感染、基因突变等先天性病因引起,导致胎儿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引起免疫缺陷病。对于免疫缺陷病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还可遵医嘱使用胸腺肽、转移因子等药物进行治疗。
2、遗传
有些免疫缺陷病是遗传引起的,如果患者家族中有确诊的患者,就会导致个体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增加,比如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的补体缺陷病,父母双方都是携带致病基因,但父母正常,如果后代得到两条携带致病基因的染色体,就会发生免疫缺陷病。患者如果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一般无需治疗。
3、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功能障碍、失调,常同时导致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从临床情况观察,继发性免疫缺陷多发生在老年人,均为暂时性的,消除原始病因后,大多数能逐渐恢复。但严重者,如电离辐射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有时可造成不可恢复的免疫缺陷。患者可根据具体病因对症治疗。
3、感染
患者会因为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后导致免疫性功能受损,引起免疫缺陷病。保证患者休息,供给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局部感染有脓肿形成时,可通过手术进行切开引流,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
4、治疗因素
如果患者患有恶性肿瘤,在接受长时间的放疗、化疗后可能会损伤到免疫系统,引起免疫缺陷病,患者也会因为其它疾病导致长时间使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出现的毒副作用损伤机体,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引起免疫缺陷病。建议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停药药物或更换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还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也可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增强自身体质。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