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嗜酸细胞一般是指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偏高可能是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1、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疾病通常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诱发的,此时会导致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异常增多,从而使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远离过敏原。
2、寄生虫病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在寄生虫感染时会出现增多的情况,比如蛔虫病、钩虫病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苯达唑片、甲苯达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皮肤病
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和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比如湿疹、荨麻疹等,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偏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4、血液病
血液病是指原发于造血系统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的疾病,比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可能与电离辐射、病毒感染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在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分类偏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5、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比如肺癌、乳腺癌等,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肿块等症状,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分类会出现偏高。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还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有助于症状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