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帅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脊柱骨科
肌肉膨胀变超大可能是运动不当、外伤、感染、缺钙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1.运动不当:如果平时经常做剧烈运动或者无氧运动,则有可能会导致局部肌肉纤维损伤,出现肿胀的情况,并且还会伴随明显的疼痛症状。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适当休息后会逐渐恢复。
2.外伤: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外力撞击,就有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受损,从而引起水肿的情况发生。可以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使用冰袋对患处冷敷,能够收缩毛细血管,减轻淤血和水肿的症状;在受伤后的48小时以后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对局部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瘀血和水肿的消退。
3.感染:如果患者存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则可能会因为炎症刺激而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此时需要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若为病毒感染所致,则可遵医嘱选择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药物。
4.缺钙:身体缺乏维生素D或摄入钙元素不足,就容易导致体内钙质减少,从而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肌肉跳动、肌肉膨大的现象。可以通过饮食调整的方法改善,比如多吃一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也可以遵医嘱口服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碳酸钙颗粒等药物补钙。
5.代谢性疾病:例如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疾病,由于此类疾病的发作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所以会造成患者的肌肉出现明显异常。一旦确诊,需遵医嘱应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环磷酰胺片等药物来控制病情进展。
此外,还可能与横纹肌溶解症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再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