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娟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内科
肠胀气在中医上多考虑是饮食不当、情志不畅、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胃气不和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日常生活中经常吃一些比较容易产气的食物,比如红薯、大豆等,可能会导致肠道内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合理调整饮食习惯,避免吃上述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香蕉、火龙果等,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利于症状的改善。
2、情志不畅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中,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食物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从而出现肠胀气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柴胡舒肝丸、舒肝解郁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3、脾胃虚弱
如果患者长期久病不愈或者劳累过度,可能会导致脾胃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出现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出现肠胀气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艾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4、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是指脾气不足,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食后腹胀、久泻久痢、内脏下垂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补中益气汤、升陷汤等药物进行调理。
5、胃气不和
胃气不和是指胃失和降,冲、降、升功能失常所表现的证候。患者主要表现为胃痛、胃胀、呃逆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口服保和丸、香砂六君子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