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扬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 内科
一般情况下,打针后脸肿了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过敏、感染、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等原因导致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原因进行相应的治疗。
1、正常现象
患者在打针时,药物会对局部皮肤造成一定的刺激,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在药物吸收后,症状会逐渐得到缓解。
2、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可能会对某些药物成分产生过敏反应,从而出现上述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
3、感染
患者在打针后,如果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可能会导致针口部位受到细菌感染,从而引起脸肿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4、肾小球肾炎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肾小球肾炎,肾脏功能会有所减弱,如果在此期间打针,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从而出现上述情况,还可能会伴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氢氯噻嗪、螺内酯等药物进行治疗。
5、心力衰竭
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心力衰竭,可能会导致心脏的收缩功能下降,在打针时药液可能会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出现上述症状,还可能会伴有胸闷、气短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