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的原理是什么

2024-08-11 16:19:06
任培华

任培华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中医科

三伏灸是指在三伏天进行艾灸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毛孔张开的特点,在特定穴位上贴敷中药膏或者直接燃烧艾绒产生热量刺激穴位,通过调节气血起到治疗作用。

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此时使用药物进行艾灸可以使药力透达穴位深处。并且由于三伏天气温较高,此时进行艾灸可以加强机体的阳气升腾,有助于去除体内的寒湿之气,并且还能起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临床上常用于进行三伏灸的药物包括生姜、白芥子等,其中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肺止咳的功效;而白芥子则有除痰散结、消肿止痛的效果。将这些药物与艾绒混合制成膏状后敷于特定的穴位上,然后点燃艾绒对局部进行熏烤,以帮助促进气血运行和祛除体内寒湿之气。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以及阴虚火旺者一般不建议进行三伏灸,以免引起流产或者加重病情的情况发生。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避免在三伏灸期间进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如雪糕、辣椒等,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以上医疗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必要请到线下就医

产品建议及投诉请联系:feedback@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