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血液内科
体内处于铁减少期时储存铁减少是缺铁的一个阶段,缺铁、血红蛋白下降可能是月经期大量失血、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缺乏维生素C等导致。
1.月经期大量失血:女性在月经期时,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下降,从而导致子宫内膜失去雌激素的支持,出现子宫内膜脱落的情况,此时就会导致体内的铁元素大量流失,从而出现体内处于上述情况。一般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月经期过后,随着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上升,铁元素也会逐渐恢复。
2.铁摄入不足:由于食物中铁含量较少或者患者有偏食的习惯,造成机体对铁元素的摄入量不足,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的情况发生。
3.吸收障碍:患有胃肠道疾病时,比如慢性腹泻、胃肠溃疡、萎缩性胃炎以及肠瘘等,会影响机体对铁的吸收,进而出现上述情况。
4.丢失过多: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或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原因造成的下消化道出血时,可引起长期慢性失血的症状,从而造成缺铁、血红蛋白下降的表现。
5.缺乏维生素C:如果身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降低铁在体内的利用率,使机体无法从饮食中摄取足够的铁质,从而引发缺铁性贫血的情况。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长时间熬夜。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猪血等。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促进铁元素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