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对肝脏是怎样损坏的

2023-08-11 14:35:44
颜炳柱

颜炳柱 主任医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感染病科

乙肝病毒一般指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坏,主要是通过引起肝脏炎症、肝细胞坏死、肝脏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过程实现。

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后会导致肝脏发生一系列的损害。当人体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时,乙型肝炎病毒会侵入肝脏并在肝脏细胞内复制,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破坏,从而引起肝脏炎症。肝细胞损伤后,会导致肝功能异常,同时会引起肝脏微循环障碍,进一步促进肝细胞坏死和凋亡。此外,乙型肝炎病毒还可以诱导肝脏产生炎症介质,如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这些介质可以加重肝脏的炎症反应,促进肝细胞坏死。随着病情的进展,肝脏可能会出现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病毒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如果病情比较严重,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肝移植手术进行处理,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以免影响病情恢复。